国务院通过《深入实施 “人工智能 +” 行动意见》:激活千行百业智能新动能

OnethingAI

发布于:2025-08-07

2025 年 7 月,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《关于深入实施 “人工智能 +” 行动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标志着我国 “人工智能 +” 战略进入规模化落地新阶段。《意见》聚焦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明确以制造业、服务业、农业等领域为重点,推动技术突破、场景创新与生态构建,2024 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 7000 亿元,连续多年保持 20% 以上增速。本文结合政策解读、产业实践与未来规划,详解 “人工智能 +” 行动的核心部署与深远影响。 一、政策出台背景:人工智能进入规模化应用关键期 当前,人工智能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,具备解决复杂场景问题的能力,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。 1、技术成熟度与产业基础奠定 我国已构建覆盖基础层(芯片、算力)、框架层(开源平台)、模型层(大模型)、应用层(行业解决方案)的完整产业体系: 1)算力规模:全国算力总规模达 280EFLOPS,数据生产量达 41.06 泽字节,为 AI 应用提供强大支撑; 2)技术突破: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电子、原材料、消费品等行业加速落地,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等环节应用成熟度显著提升。 2、全球竞争与国内需求双重驱动 全球 AI 产业竞争聚焦 “技术迭代 + 生态主导”,我国面临 “应用场景丰富但核心技术待突破” 的现状。同时,国内传统产业降本增效需求迫切,制造业、农业等领域通过智能化改造破解成本上升、效率瓶颈等问题,为 “人工智能 +” 行动提供现实动力。 二、《意见》核心部署:聚焦三大领域,推动全链条升级 《意见》以 “融合应用” 为核心,明确三大重点方向,构建 “技术 - 场景 - 生态” 协同发展体系: 1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:从 “设备智能” 到 “决策智能” 制造业是 “人工智能 +” 行动的主战场,通过全流程智能化改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: 1)示范引领:累计培育 421 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、万余家省级智能工厂,72 家企业入选全球 “灯塔工厂”(占全球 42%),成为行业标杆; 2)场景拓展:覆盖研发设计(智能 CAD、虚拟仿真)、生产制造(机器视觉质检、预测性维护)、供应链管理(智能调度、需求预测)等环节,某汽车工厂通过 AI 优化生产排程,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30%; 3)模式创新:推动制造企业从 “功能设备供应商” 向 “智慧解决方案服务商” 转型,构建 “人机协同 + 数据驱动” 的新型生产模式。 2、多领域应用渗透:从 “单点试点” 到 “全域覆盖” “人工智能 +” 向更多行业延伸,形成多元化应用格局: 1)医疗健康:AI 技术在应急救治、远程会诊等场景广泛应用,基层医院通过 AI 辅助诊断系统提升首诊准确率,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; 2)城市治理:智能化系统优化交通、能源等资源配置,某省会城市通过 “城市大脑” 实现交通拥堵指数下降 15%,公共服务响应速度提升 40%; 3)储能与农业:“AI + 储能” 覆盖规划、运维等全链条,提升能源利用效率;农业领域发布 29 个专用大模型,应用于育种、种植、气象监测等场景,某农场通过 AI 精准灌溉,水资源利用率提升 20%,亩产增加 15%。 3、生态体系构建:强化基础支撑与协同创新 为保障 “人工智能 +” 落地,《意见》强调完善配套体系: 1)技术支撑:推动开源平台、大模型等核心技术突破,支持企业联合科研机构攻关行业专用算法; 2)人才培育: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,推动高校、企业共建 AI 实训基地,破解 “懂技术不懂行业” 的人才瓶颈; 3)标准规范:建立 AI 应用安全评估机制,规范数据使用、算法伦理等问题,保障产业健康发展。 三、产业影响与未来展望:激活新质生产力,重塑竞争格局 “人工智能 +” 行动的实施,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 “智能驱动” 转型,带来三方面深远影响: 1、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制造业通过智能化转型实现 “降本、提质、增效”,例如: 1)生产效率:某电子工厂引入 AI 质检系统,缺陷识别率从 85% 提升至 99.5%,返工成本降低 60%; 2)创新能力:AI 辅助研发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,某家电企业通过智能设计平台,新品研发周期压缩 40%。 2、新兴业态加速涌现 “人工智能 +” 催生智能装备、AI 服务等新产业,推动产业结构升级: 1)智能服务:教育领域构建个性化学习体系,AI 家教根据学生学情推送定制化课程,学习效率提升 25%; 2)数字经济:数据要素与 AI 技术融合,催生数据标注、算法服务等新职业,预计 2025 年相关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。 国务院 “人工智能 +” 行动意见的出台,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应用进入 “规模化、深度化” 新阶段。通过制造业转型引领、多领域协同渗透、生态体系支撑,“人工智能 +” 将激活千行百业新动能,推动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。未来,随着技术突破与场景深化,人工智能将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,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智能动力。
提交反馈